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,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,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积,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。地处断裂带,北起中坝以西(小南海),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、白家湾、青岗坪、筲箕滩至石家河,全长56公里,总体走向为北东30°~40°。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控制,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,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呈“六岭五槽”地貌,平坝星落其间。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0%,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,切割深;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,无明显条状带。山顶标高一般在700~1000米,切割深度一般在400~600米,属浅、中切割,中、低山地形。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.04%,1001~1400米的地区占17.18%,700~1000米的地区占59.9%,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.49%。灰千梁子主峰为黔江区最高点,海拔1938.5米,中井河与文江河交汇的马斯口是黔江区最低的地方,海拨319米。山岭多为北东—南西走向,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,是黔江森林的主要分布区。丘陵面积小,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国道319公路沿线,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,主要有正阳丘陵、石会丘陵等6处。平坝海拔低,农业发达,是水稻、小麦、油菜、柑桔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,主要有马喇湖平坝、官庄坝等21处。
土地黔江区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(岩性)和气候的影响,包括沙、粘、瘦、薄等种类,坡度大,水土流失严重。土壤共分7个土类、12个亚类、23个土属、52个土种。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%,砾石、沙土358329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48.9%,粘土面积148753亩,占20.3%,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.27%。2012年,黔江区土地总面积239185.14公顷,其中,耕地面积59716.94公顷,园地面积2289.36公顷,林地面积138571.44公顷,草地面积6744.47公顷,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.64公顷,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.92公顷,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.53公顷,其它土地面积15359.84公顷。</br>矿产</br>黔江区探明矿产主要有煤、铁、硫、汞、铝土矿、铅锌矿、地热、萤石、重晶石、石英砂岩、白云岩、石灰岩、页岩、粘土和页岩气等。资源量为:铝土矿1600万吨,煤1500万吨,萤石、重晶石200万吨,石英砂岩27600万吨,白云岩49000万吨,页岩气2.5万立方米。</br>水能</br>黔江区河流流程419公里,水能理论蕴藏量16.6万千瓦,可供开发量10万千瓦。流域面积大于50 平方公里的有15条。以八面山为分水岭,东南为阿蓬江、诸佛江支流,西北为郁江支流,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。</br>生物</br>黔江区闸桥景色</br>黔江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,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,植物种类多,垂直分布明显。乔木主要有苏铁、银杏、中华杜鹃、鄂西红豆树等42科、81属、146种。草本植物有巴茅、野苕藤等200余种。其中,中华纹母、拱桐、岩柏、银杏、红豆杉、铁坚杉、黄杉、三尖杉、水杉、柳杉、薄皮马尾松、厚朴、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珍稀植物。食用植物包括粮食作物、经济作物等。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26个。经济作物有烟叶、棉花、油菜、花生、蚕桑、麻等。水果品种共21属、12科、89种。 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、兽医药、农用药等,有野生、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。</br>黔江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,野生动物有4类、23目、69科、147种。哺乳类有刺猬、四川短尾鼯等100余种;鸟类有水葫芦、小杜鹃等100余种;爬行类有乌龟、鳖、黑眉锦蛇等;两栖类有大鲵、大蟾蜍、林蛙等。其中,黑金丝猴、毛冠鹿、红腹角雉、鸳鸯、大鲵、猕猴、黔江灰金丝猴、穿山甲、大灵猫、林麝、云豹、金鸡属国家保护动物。